茱蒂亞音樂學苑

音樂花絮

2023-11-18 14:32:36  |  瀏覽人次:15

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,而是培養人

文章大綱
今日分享ㄧ篇很棒的文章:
【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,而是培養人】
有研究表明:如果想培養出智力發達、頭腦聰明的孩子,那就必須經常讓他活動手指。因為手指的活動能夠刺激大腦皮層中的運動中樞,進而促進全部智慧的發展。
器樂的練習和演奏都是一種“生動的動態系統”,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、敏感,十個手指在各自獨立的前提下積極活動,雙手不同動作及全身肢體都要協調配合。
可以說,沒有任何一個專案能像彈琴那樣需要大腦協調起眼、耳、口、手、甚至腳的同時參與。
這種綜合性的活動不僅會鍛煉大腦的複雜性,而且能激發人的想像力、創造力。在這樣生動的動態系統中持久鍛煉,必然對孩子的生理、心理和思維的健康成長產生有益的影響。
人的一生有兩個重要的
音樂才能發育期
一是學前的2~6歲
二是學生期的12—15歲
就學習樂器而言,4~5歲的兒童已經有了一定的手指綜合控制力,是開始學琴的最佳時期。大量事例證明:從幼年開始學習樂器的孩子,入學後,在理解能力、接受能力、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等方面,都顯著高於一般孩子。
實際上,在樂器中學到的,將不只是演奏技巧,更多的是全面提高孩子的感受力、理解力和思維力。
這就是音樂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的積極影響。古人將“琴棋書畫”定為必修課,“琴”首當其衝,所以,懂音樂、會彈琴,更能增加一份靈氣。
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:“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,而是培養人。”
所以,學習音樂的意義不僅是學會彈奏技巧,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耐力、毅力和吃苦精神,培養孩子做事嚴謹、認真、完美的作風,培養孩子追求進取、向上的精神,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。
返回列表
茱蒂亞第五屆音樂大賽暨2018學生音樂發表會
 

文章分類

熱門文章

會員專區
全站搜尋
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

資料讀取中... 請稍後
儲存成功
資料有問題